怀朴寻道守正气 墨韵飘香展风华——大余中学校园文化主题征文佳作展(四)
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

梅关古道传薪火
JIANGXISHENG
DAYUZHONGXUE
章水清流育新人
2025届 高三4班 钟翎
大庾岭上寒梅傲雪,章江河畔文脉绵长,江西省大余中学坐落在这片千年沃土,“强信念、敦品行、守规矩、勇担当”的余中准则如同梅香浸润学子心灵,从张九龄开凿梅关联通南北,到王阳明南赣治学教化乡民,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开凿与耕耘,都在诠释余中精神的要义。
强信念当如梅立风雪,淬炼精神筋骨。南宋文天祥途经梅关,在零丁洋上写下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慷慨诗句,其信念如红岩上的千年古梅般坚贞不屈。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贬谪龙场时,在瘴疠之地创办龙冈书院,将“心即理”的哲思化作照亮蛮荒的火把,今日学子面对书山学海,当效仿钱学森归国时“宁可种苹果树也不留在美国”的抉择,让信念在实践中百炼成钢。

敦品行应似水润万物,滋养君子风范。北宋周敦颐任南安司理参军时雪冤案、正法度,其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品格恰似章水清流。清代蒋士铨主政南昌时,捐俸禄修白鹿洞书院,将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德行春风化雨。这让我想起每天清晨提前到教室开窗通风的值日生,他们默默拂去窗台晨露的身影,正是“勿以善小而不为”的生动写照。敦品行不在惊天动地,而在日常点滴。
守规矩须效古道基石,筑牢行事准绳。梅关古道上“悬铃示警”的铁律,让千年商旅在险峻中秩序井然。明代汤显祖创作《牡丹亭》时,案头始终摆放《大明律》,在艺术创造与法度规范间找到平衡。这种智慧启示我们:课堂上专注听讲时划下的重点线,实验室里严格遵守的操作流程,都是青春列车行驶在正确轨道上的信号灯。

勇担当要承江涛气魄,激荡报国情怀。近代刘伯坚烈士在金莲山英勇就义,其“生是为中国,死是为中国。”的绝笔至今震撼人心。这种担当在新时代化为我校严于治学,培育国家栋梁之材的使命担当,正如钱七虎院士将国家科技奖奖金悉数捐资助学,我们亦应以“少年心事当拏云”的壮志,将课堂所学化作心中力量,将实验数据化作成文稿延续传承。
梅岭岩层镌刻千年风骨,章江碧水倒映着时代新颜。当我们在历史课本中触摸先贤的温度,在校园大樟树下吟诵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“强信念”便化作解难题时不歇的笔尖,“敦品行”凝成帮扶老人的温暖搀扶,“守规矩”铸就考场上的挺拔脊梁,“勇担当”则成为心中真挚的赤子心。这传承千年的精神火炬,终将照亮我们奔赴山海的征程,在赣南红土地上续写新的文明篇章!

扫描二维码
关注百年余中
编辑 | 雷 蕾 初审 | 游文财
二审 | 刘慧媛 终审 | 张祥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