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朴寻道守正气 墨韵飘香展风华——大余中学校园文化主题征文佳作展(一)
关注我们
行余中准则之正道
谱继往开来之人生
2026届 高二1班 钟希哲
“寻道探源,格物求真,积健为雄,思睿激扬……”余中校歌《樟雅书香》优美的旋律镌刻在每一名余中学子的心中,“强信念、敦品行、守规矩、勇担当”的余中学子行为准则在校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,在每一名学生的思想之中熠熠生辉。我认为,作为余中学子,我们应行余中准则之正道,谱写继往开来之人生。
强信念,余中学子当立鸿鹄志,志存高远。
汉代神射手扬雄有言:“修身以为弓,矫思以为矢,立意以为的,奠而后发,发必中矣。”信念之于青年,好比灯塔之于航船,靶心之于箭失。信念可以是毛泽东“遍地哀鸿满城血,无非一念救苍生”的救国之大义,可以是袁隆平“万亩稻花香,盛世无饥馁”的为民之大义,还可以是熊庚香、万佐成夫妇燃起“炊香万灶烟”的温暖之义,余中学子,中国青年之信念,更应是“虽千万人,吾往矣”的豪情壮志!
敦品行,余中学子当怀朴寻道,修身养性。
曾国藩在《诫子书》中写道:“自修之道,莫难于养心,养心之难,又在慎独。”涵养品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是孔子对于修身的认识;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是老子对于养性的见解。作为余中学子,我们更应涵养品行,修身养性,怀朴寻道,保持本真。
守规矩,余中学子当约束己身,谨言慎行。
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”作为家庭成员,我们要守家规;作为学生,我们要守校规;作为中国公民,我们更要遵守法律。规矩并非禁锢,而为约束,就好比线之于风筝,若少了线的牵引,风筝必然会坠落云端。因此,我们余中学子应守规矩,束己身,谨言而慎行。
勇担当,余中学子当挺膺前行,矢志奋斗。
林则徐慷慨陈词: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!”回首百年前五四青年摇旗呐喊,热血沸腾;揆诸当下担当青年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。秦玥飞放弃百万年薪回国当村官,在荆棘与贫困中开垦梦想与希望。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,“你我的每一次振臂,都在为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加油助力;每一次挥汗,都将定格奋斗者感人的英姿”《人民日报》如是评论。因此,我们余中学子当敢于担当,挺膺前行,失志奋斗。
“知行合一”是王阳明对教育的理解。作为余中学子,我们应秉承“强信念,敦品行,守规矩,勇担当”的行为准则,用青春谱写继往开来的人生。
大余中学校园文化主题征文佳作展

扫码关注我们
编辑 | 雷 蕾 初审 | 游文财
二审 | 刘慧媛 终审 | 张祥敏